楚汉传奇

大陆剧大陆2012

主演:陈道明,何润东,秦岚,李依晓,杨立新,段奕宏,胡东,孙海英,霍青

导演:高希希,刘海波

播放地址

 剧照

楚汉传奇 剧照 NO.1楚汉传奇 剧照 NO.2楚汉传奇 剧照 NO.3楚汉传奇 剧照 NO.4楚汉传奇 剧照 NO.5楚汉传奇 剧照 NO.6楚汉传奇 剧照 NO.13楚汉传奇 剧照 NO.14楚汉传奇 剧照 NO.15楚汉传奇 剧照 NO.16楚汉传奇 剧照 NO.17楚汉传奇 剧照 NO.18楚汉传奇 剧照 NO.19楚汉传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9 08:24

详细剧情

  公元前221年,大秦帝国吞并六国,实现天下一统。始皇帝号令四夷,成就千秋霸业。然暴酷强秦嬴得了天下,却赢不得人心。焚书坑儒,连坐酷刑,及至赵高指鹿为马,二世暴虐益甚,巍巍帝国,大厦将倾。有道是乱世出英雄,一方是破落户刘季(陈道明 饰),引来樊哙(康凯 饰)、萧何(杨立新 饰)、张良(霍青 饰)、韩信(段奕宏 饰)等勇者智士辅佐相助,另一方是背负家国大恨的项羽(何润东 饰),号令江东父老徐图复楚大业。  天下一分为二,英雄无赖,各呈所能,接连上演了鸿门宴、四面楚歌、垓下之战、霸王别姬等流传千古、可歌可泣的传奇戏码……

 长篇影评

 1 ) 我不是一个偏激的人,但是这部“历史剧”真的已经烂出一定境界了

  话说去年年底看到《楚汉传奇》的宣传片,心里想这下有我最喜欢的历史剧看了;刚开播时,看完两集之后好歹希望看到下面两集;看了一半多之后,觉着勉强给你个及格分吧;看完之后,千言万语只有一句话:我能说脏话么。
 
  一个“耗资2.4亿、众星云集、超长篇幅的史上最贵电视剧”创造出了一个史诗级的烂片,我只能这么评价。至少在我看来,《楚汉传奇》的硬伤实在太多了。
 
  其一,时间分配畸形,侧重点严重失衡。既然是“楚汉”传奇又有80集的篇幅,那么侧重点应该是楚汉争霸这几年的你争我斗,但《楚汉传奇》花了整整一半多的时间在扯灭秦前后的破事,真正花在楚汉战争上的只有区区三十来集。而且导演是太想把这一段历史事无巨细的讲清楚了,前面啰啰嗦嗦放了一大堆,后面三十集成了赶工的结果,不是一般的粗制滥造。纵观整个电视剧,从头到尾都没有什么侧重点,把历史中的大事小事都交代一遍就算是完事,至于哪些重要、哪些应该着墨最多,敢问有考虑过吗?
 
  其二,关键剧情表现太少,索然无味。比如巨鹿之战和井陉口之战,也就是俗称的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绝对应该是电视剧前半个部分的中心和高潮,不仅仅是因为这场战役的重要性,更因为巨鹿之战是项羽此人性格的集中体现,至少我是冲着这一战来看前半部分的。《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及楚击秦,诸将皆坐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项羽此战何等英雄,和作壁上观的诸侯相比近乎天神一般,可谓是楚霸王形象的缔造之处。
  然而《楚汉传奇》中的破釜沉舟呢?何润东淡定的说了一番不痛不痒毫无感染力的战前演说,两艘船沉了一半换了个镜头,俩士兵砸锅只砸了一半就算显示了“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而后放了两个群众演员们互相厮杀的小镜头,就转到了行军的陈馀的身上,纠结了一番后听说项羽已破秦军便催马前进,结果主战场就已经打完了。这也算了,项羽领兵几人率军入巨鹿城时赵王率臣几位出来迎接,客套了俩句其他诸侯连面都没露一个,这惊天地泣鬼神的一仗就算完了。当时我就想骂草泥马了,这算是什么个破玩意?“楚虽三户必能亡秦”,秦楚的悬殊呢?楚军的勇猛呢?项羽的神勇呢?诸侯的胆怯呢?什么都没有,战斗的具体过程连旁白都没有就糊里糊涂的结束了,敢问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在导演的眼中就是这么一场无足轻重的战役?
还有背水一战的井陉口之战。此战也是楚汉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一战,是韩信此人生平的高潮。结果呢?韩信同样发表了一篇莫名其妙不疼不痒的战前演讲,接着和赵军拼杀了一阵大喊“撤退”,紧接两句旁白之后陈馀就领着几个人在逃跑的路上了,这尼玛算啥?
  纵观整部电视剧,根本没有所谓“高潮”可言,诸如约法三章、萧何月下追韩信等等,这些不仅仅是脍炙人口的桥段,更是体现人物性格的重要点,结果不是一笔带过就是索然无味,彻底把80集变成了啰啰嗦嗦的流水账。
 
  其三,莫名其妙的桥段。主要是晨曦公主这条支线,我实在搞不懂在这虚构的女人上花了那么多的篇幅最后到底想说明些什么。说明他和章邯的“爱情”?晨曦死时章邯抱着她干嚎了几声就算完了,你丫的想感动谁呢?说明秦宫内部的斗争?拜托你说的比楚汉战争都详细为了毛?这个脑残的桥段加起来都有十来集了吧,这时间加进哪场著名战役中不好?真不知道搞出这个毫无意义的支线是什么打算。还有戚夫人和吕雉的“后宫斗争”,我要看后宫戏,这年头多如牛毛,何必来看你楚汉传奇?这部剧中让人摸不清头脑的段子,也是侧重点不明的一部分。
 
  其四,一些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彻底沦为打酱油。留侯张良,汉初三杰,被刘邦评价为“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这么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此剧中长得锉也就罢了,从头到尾一直都在不停地打酱油,镜头给的倒是多,基本都是和刘邦扯淡废话,除了偶尔出使慰问之外,对于天下大势一丁点的存在感都没有。萧何,汉军的后方保障,汉初政治体制的缔造者,楚汉战争时期没作为也就罢了,他和张良两人在刘邦被项羽射伤昏迷的时候表现的连庸人都不如,只会哀声叹气。既然是历史剧,人物性格的重现就应该是重中之重,可叹此剧中,这点做的实在差。
 
  其五,演员的语调让人恶心生厌。范增此人,都一把年纪了,从头到尾说话的语调都是忽快忽慢、忽高忽低,听他说话我就想抽他耳光子,不知是这位老演员本来说话就爱抽风还是导演的刻意安排,是觉得这样子听上去“诙谐”还是“Fashion”,项羽阵营的头牌谋士就这样成了言语功能有严重障碍的疯老头,范增死的时候实在让我高兴,因为再也不用听他那恶心的语调了。龙且和季布,不知道是整天都打兴奋剂还是什么缘故,说起话来抽风似的嘶吼,简直就是疯子。韩信,平时和人交谈时那死气沉沉的语速简直让人抓狂,吼起来让人想捂耳朵。我真不知道导演是怎么选角的,好好的演员到了这部剧中都成了有语言障碍的残疾人,从头到尾都让人恶心生厌。
 
  其六,毫无逻辑的剧情侮辱观众智商。
  片段一:张良刺秦始皇,本来两个人躲在洞中,后来莫名其妙的窜出一大群人和秦兵交战,最后张良被追的跳下悬崖,结果下一次就很淡定的坐着马车出场了。
  片段二:刘邦偷袭彭城,虞姬未能出城差点被彭越掳走,但是韩信路过时将其带走,然后下一个虞姬的镜头就是神奇的出现在城外的范增面前,请求希望见项羽一面。
  片段三:龙且和田横与韩信对峙,田横在帐中与龙且交谈希望去探探虚实,被不准后私自带兵交战结果被汉军俘虏,第二天韩信得知了田横逃跑,下一个田横的镜头就是和被俘前一样的装束在一样的帐中很淡定的和龙且交谈,龙且还说了句“听说有人私自带兵出营”……(以下省略一万个镜头)。敢问导演的逻辑就是“你懂得”?您是成心不把观众的智商当回事呢?
 
  其七,这部“耗资2.4亿”,“史上最贵的电视剧”完全没让人看出来这2.4亿到底扔进了哪里。要大场面?没有!从头到尾的战争不是搞几个纪录片里的镜头就是几十个人厮打一阵,刘邦项羽的华丽大帐和里面的摆设无论行军至何处就没变过,城墙就那么小小的一座,不论子婴受降还是项羽入巨鹿,群众演员就那么零零散散的几个,80集下来,有什么值得称为“气势恢宏”的地方吗?
 
  另外,片头片尾片中曲呕哑嘲哳难为听,歌词写的一窍不通,算是小的瑕疵,整部《楚汉传奇》看来下,我看出来的优点真是凤毛麟角,起码尊重了史实算一个,陈道明和何润东算是一个看点,其他呢?不要问缺什么,只能问有什么。在我看来,《楚汉传奇》就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烂片,完全没有让人再看一次的欲望。
 
  我是一个从小读历史,对历史十分痴迷的人,自然对看历史剧也有浓厚的兴趣。在我看来,衡量一部历史剧优劣的标准不在于场面是否宏大或是对历史的描述是否详细,而是在于是否能通过对一段历史的重现以带给人深思或奋进的力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远远不仅是让你知道一件事,而是让你懂得该怎么去做下一件事,这也是读史的要务所在。如果一部历史剧仅仅是单纯的描绘历史而不能解读历史的话,那么无疑如小学生的流水账作文一般索然无味,《楚汉传奇》就是这种味同嚼蜡的烂片,通篇80集看下来,内心除了觉得操蛋就没别的感受。在我看过的历史剧中,私人觉得最好的是《大秦帝国》第一部,这是让我看了两遍还想再看的历史剧,它没有“众星云集”与“耗资数亿”,通篇50集仅仅叙述了商鞅变法一个历史事件就让人无比的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直至今日想起剧中落后秦国在商鞅与秦孝公的变革下走向富强,仍让我深深的感受到革新与前进的伟大力量,《楚汉传奇》与其相比,简直是小学生写的剧本。只是在商业化的浮躁气氛下,这种烂剧本仍然冠以着“巨资”与“群星”的光环,真是让人为之悲哀。

  顺带一提,优酷上这部偶像剧的播放量是5.5亿,评分是8.4分,而《大秦帝国》的播放量是19.3万,评分是6.7分。请允许我默默地说一句“可悲”。

 2 ) 我不会矫情的把题目命名为《为你写一篇粉黑文,纪念我死去的3200分钟》的

看完3200分钟,55.3小时,2.2天的《楚汉传奇》的时候,一朋友告诉我,你还是写点什么吧。我的心毕竟是沉重着的,既然已经浪费了这么多的生命,将别人喝咖啡和吃面包的时间,都扑在了这部烂剧上,那我还是写些什么吧。

但是,如果为了这样一部二剧写正儿八经的影评或者是文本评论,未免也太二了。抬头看看,对,二星。那么写一篇逻辑混乱思维浆糊语无伦次的吐槽文,毫无疑问是对高希希同志最好的革命感情。我对于本剧之前的所有信心,只来自于两点:陈道明和《新三国》。道明叔的国民级演员地位不可撼动,姑且先不论;作为一个曾经力挺《新三国》的脑残粉,如今我深深的被高希希同志伤透了心。

完结本剧是在一个解放区的天(什么你敢说今天下雨?拉出去,烹了!),上一个这样的天我看了陆川的《王的盛宴》,再上一个我看了李仁港的《鸿门宴传奇》,可怜当时我naïve的认为,这两部垃圾电影一定会被“历史正剧”《楚汉传奇》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于是我顶着二星回头看了看那曾经被我吐槽的体无完肤的二部作品,深深感到我全身每一处毛孔都在向外散发并且炫耀着的深深的二。




短篇小说《当你在写剧本的时候你TM都在干些什么》

那天新华书店门口,窸窸窣窣闪进来一个黑瘦的人影。他面黄肌瘦,穿着已经被漂成灰白色的黑色夹克,架着一副雾蒙蒙的黑框眼镜,双手沾着难以洗去的老坛酸菜牛肉面味道,从口袋中掏着钱包。卡住了,他死命的把钱包往外拉,那本来就质量堪忧的夹克瞬间垮了线。但是,好歹钱拿出来了。他拍出皱巴巴攒了几个月的数张大钞,“给我来一本中华书局的《白话史记》!”当说到书的出版社的时候,他黯淡的眼神显得无比骄傲。

之后,他用了几个月开始写作。他逐渐觉得这本《白话史记》越发无聊起来,没有女人,没有爱情,没有欺骗,没有笑点。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文豪,而司马迁下面都没有了。可更加难以解释的是,他对于赵高这样一个人物产生了生理上的迷恋,以至于当他把赵高死在子婴家中一场戏写完的时候,口中甚至回味起了前一天家里的最后一桶红烧牛肉面。他深吸一口气,发现自己已经写到了40集,于是大笑起来,感到胜利就在眼前。

40集长篇电视剧《赵高传》出现在高希希导演的桌子上的时候,高希希导演刚刚把负责新三国“三国归晋”部分的编剧工资克扣了下来。他觉得,省的这笔钱可以派上更大的用场。他敏锐的发现拍摄一部《赵高传》的难度。他决定迂回战术,曲线救国。他吩咐面前那位眼中闪着被阉的光芒的编剧,“你,再补上40集,写到刘邦拿到天下。”
编剧大吃一惊,这几个月他一直在研究《白话史记》的《秦本纪》,突然让他要再多看二十几篇,实在是太过困难。高希希同志亲切的握住了他的手,给了他一张移动硬盘。编剧回家打开一看,“陆川《王的盛宴》”和“李仁港《鸿门宴传奇》”,激动的泪流满面。

五天之后,编剧完成了80集剧本。兴奋的高希希立刻拍板决定拍摄。他把刘邦的戏份全部提取出来,自己好好润色了一番,交给了陈道明——他知道陈道明是要提前读剧本的,就给他这一份,其他的千万别给他看见——然后他自己阅读起后40集剧本起来。最后,他淡定的拿起红笔,把“谋士甲”的名字改成“张良”,把“将军甲”的名字改成“英布”,把“盗贼”的名字改成“彭越”。他笑了笑,没想到这位编剧还认识这么多人。

嗯,现在看起来“楚汉”多了。




本来不想写上面那篇短篇小说的,因为太无聊了!但后来有太多吐槽了,我决定还是自己写免得真的有人被误导。《楚汉传奇》的剧本到底是什么情况?或许只是开开玩笑,也或许是真相,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胡扯! Sorry我的性格比较直,关于剧集的吐槽,还是比较重视一个个骂过来。

节奏忽快忽慢,或者是是根本就不会把握节奏。剧集到了一半的时候秦王朝才刚刚灭亡,然后从鸿门宴开始就开始发了疯的赶进度,刘邦入蜀再出蜀的过程草率的让人难以容忍,之后的各大战役也是囫囵吞枣,到了最后10集完全就是在丧心病狂,最后一集短短20分钟之内就拍完了卢绾叛逃,韩信被杀,萧何自保,英布彭越叛乱四大重要后期事件。要是按照前半部分的面面俱到节奏来拍的话,本剧至少还有30集;要按最后一集的速度拍的话,整部剧10集就够了。最讨厌的不是对于历史和人物删节,而是先铺了摊子,然后收不回来。

这完全说明高希希同志根本就不在用心做自己的作品,之前在心里完全没有对于整体的把握,纯粹是走到哪算哪的毫无规划的胡来。

然后,写章邯与公主谋杀赵高的那位编剧去死,斩立决。

写巨鹿之战的编剧去死,斩立决。

写项羽早期奋斗史的编剧去死,斩立决。

写戚夫人的所有剧情的编剧,斩立决;顺便把两个演员,一个夫人,一个婆婆,一并斩了。

写虞姬所有剧情的编剧,斩立决。基本剧情线是“腻歪——项羽杀人——虞姬生气——别扭——神展开——虞姬醒悟——重归于好——二人眼含热泪——继续腻歪”,如此重复三四个回合。

说到底,只有刘邦这一条线的剧情是没什么问题的。据说现场陈道明和杨立新两位大腕会提前与导演商议,给剧本把关,力求台词动作都最为妥当。明叔估计以为拍其他几条线的导演也是这么想的,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

刚才只说了编剧?未免太过偏心了,四方来朝的时候,必然是要甘霖遍地,恩泽天下的。所以,众将听令:

48-52集的剪辑,车裂。对于这一点我不得不说,如果说2.4亿的投资下来,给了剪辑1000万,剪辑指导肯定吞掉了800万,然后交给手下人做。手下人肯定吞掉了199万,然后拉来一个感恩戴德的大专学历二线电视台剪辑实习生,两天时间就着泡面剪完了全剧。

没什么好说的,48-52集的剪辑是从火星来的,完全是中国影视史上最大的剪辑灾难性事故。

负责制作背景音乐的,无期徒刑,牢房内永远播放背景音乐,死也不能停。

负责在剧集中插播歌曲的,有期徒刑二十年,如果能供出制作黑白回忆画面的同伙,可以考虑减刑。

负责战争场面设计和战争场面时间控制的,斩立决。

负责制作大场面CG的,先抓起来做笔录,好好供出来自己制作的“攻打沛县”的CG在全剧中使用了多少次,说对了可以免死。

饰演了齐楚燕赵汉魏秦七国传令官,兼职章邯和韩信副将的那位一部剧领了七八份便当的群众演员,如果你不是高希希小舅子,请自刎以谢天下。

说到底,本剧只有四个地方可看:刘邦进咸阳;刘邦的“分我一杯羹”;刘邦的“你射我啊”的阵前挑衅和最后一集刘邦20分钟的哈姆雷特式独白。

好像都是明叔的戏嘛,果然脑残粉的心态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说到底你们有什么罪?很简单,你们毁掉了中国电视剧最后的骄傲。《三国演义》,《康熙王朝》,《大秦帝国》甚至《大汉天子》的余晖,都曾经让我无比骄傲的说,哪怕我看过《罗马》和《都铎王朝》,大陆的历史大正剧依旧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毫不逊色的。在看完《新三国》后,我依然是这个结论。

如今,我会说,大陆电视剧的骄傲是《还珠格格》和《甄嬛传》。

结案。该死的都去死吧,让我拉着明叔再亲一口,然后全部哪凉快哪呆着去吧。

 3 ) 大体符合史实,但违背史实处也不少!

《楚汉传奇》是2012年年末上星的电视剧,剧中人物众多,但大多塑造还算成功,剧情较为拖沓,节奏略显缓慢,但比起其他肥皂剧,还属于可接受范围。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楚汉传奇》中的情节,大体符合历史史实,但也有几处明显不符合史实的地方,今天辑录几个,供诸君讨论。

  • 刘邦的名字并不是萧何给起的。

电视剧中,刘邦出场前,一直被叫刘季,这大体是不错的,因为刘邦字季,称呼人的时候,叫字,是一种尊称。

但一些明显是刘邦长辈和职位比刘邦高的,如刘邦的父母、兄长、岳父母、萧何、曹参等人,在刘邦起事前,他们或者辈分比刘邦高,或者社会地位比刘邦高,称刘邦较为妥当。

还有就是,刘邦再向别人介绍自己时,绝对应该自称刘邦,而非刘季。

看到后来,我才明白,电视剧中的设定竟然是:刘邦本来不叫刘邦,只叫刘季。

这种设定也得到一些学者的支持和网友的认同,但实际上,这不确的。我曾在别的回答中写过,刘邦原本就应叫刘邦,而不是因为萧何的一句「天子万年,安家定邦」便改的。

字是字,名是名,很清楚的一件事,为什么要说刘邦在发达后改名为字,另选一个字做名呢?如果果然有这种改名记录,为什么敢于秉笔直书的司马迁没有记录呢?

最可笑的,便是一些人认为,伯仲叔季不能做字,所以刘邦字季,讲不通。我希望这么说的人好好翻翻《史记》,看看项伯字什么,看看彭越字什么,看看吴广字什么,看过之后再来讲一讲,伯仲叔季到底能不不能做字!

  • 刘邦立太子的时间很早。

《楚汉传奇》为了增加戏剧冲突,硬生生地为戚姬和吕后加戏,搞出刘邦被项羽射中,卧床不起时,戚姬跳出来争立太子什么的。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早在汉二年,刘邦在家乡寻得刘盈,回到关中后,就把刘盈立为太子,并由萧何辅佐刘盈,处理政务。

正因为刘盈的名分早定,所以在大约汉十一年前后,刘邦欲行废立之事时,才阻挠重重!且不说叔孙通等跟太子有直接厉害关系的老臣站出来保太子刘盈,就是刘邦一向信赖的谋臣张良,也在为吕后和太子出主意!

要知道,刘邦称帝后,张良因为身体不好,加上有功臣身退之想法,所以基本上淡出政治了。但这样一个人,还冒着干涉继承人人选的大忌,暗地里为保太子出主意,可见太子是多么地树大根深了!

  • 戚姬是定陶人,但并不非刘邦在定陶得的。

编剧很有想象力,把戚姬编成了人妻,啊不对,应该说是寡妇,然后被正在行军打仗的刘邦看重,进而成为刘邦的姬妾。

有点罔顾离历史事实了。

刘邦当时仅仅是个小军阀,连根据地都没有,整天都在行军打仗,朝不保夕,还敢带上一个女人?那真是胆大得很哪。

事实上,据司马迁的记载,戚姬是定陶人,但是在刘邦受封汉王后才得到的。原文在此: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这段出自《史记·吕太后本纪》的文字,简单易懂,无需我翻译,大家都看得懂,戚姬明明是在刘邦成为汉王后,才娶的。

  • 吕后并没在刘邦受封汉王后来到巴蜀。

电视剧为了制造戏剧性的冲突,安排吕后在刘邦受封汉王后与刘邦先见,之后又安排吕后和戚姬起冲突,吕后一怒之下回到老家沛县。

这是不对的。

刘邦受封汉王后,因为天高路远,并没有直接派人去接家眷,而是按照约定,赶赴封国。

之后,刘邦还定三秦,回故乡的路大体打通,才派军队去接家眷,但被项羽的军队阻在阳夏,前进不得。

正因为刘邦一直都接不到家眷,所以彭城之败后,刘邦还往家乡跑,希望能够带上家人回根据地享福,也正是因为刘邦一直没接到家人,所以楚军才料定,刘邦有可能回乡,因此有楚军在刘邦的家乡遇到了刘邦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

咱们且不说电视剧里的这段记载是否符合事实,单说巴蜀和丰沛,隔着千山万水,外边又兵荒马乱的,吕雉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可能吗?

另外,好不容易成了王后,不好好在王宫中享福,跑回老家受穷,吕后的脑子瓦特了吗?

  • 刘邦的文化程度其实很高。

电视剧中把刘邦说成一个识字不多的半文盲,连「户枢不蠹」的「蠹」都不认识,这可能吗?

刘邦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还跟卢绾一起学习了《尚书》,怎么可能连「蠹」都不认识呢?要知道,刘邦学业有成后,还曾外出游历,做过张耳的门客呢。

你们知道门客吗?就是那种凭本事谋一口饭的,自荐的毛遂,就是有名的门客,李斯等人都曾做过门客,张耳也曾做过魏公子毋忌的门客。

如果刘邦的文化程度低到那种损色,还能成为门客吗?白日做梦呢吧?

还真以为「刘项不读书」呢?司马迁都明确记载了,刘邦和项羽都经受过基础教育,而后,刘邦学了《尚书》,项羽也学了《尚书》,但项羽学到一半,便去学剑了,后来学剑不成,又去学兵法。

如果刘邦没有高深的文化底子,怎么能听张良讲解《太公兵法》时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还活学活用呢?要知道,张良研究了《太公兵法》很多年,讲给别人听的时候,别人根本就听不懂!

如果刘邦没有高深的文化底子,怎么能够写出《大风歌》和《鸿鹄歌》来,这两首诗所展现出的文化素养,绝非「三声四声天下白,褪尽残星与晓月」的朱元璋可比。

  • 楚汉之争时,薄姬没什么戏份。

电视剧为了突出重要人物的重要作用,为薄姬安排了很多戏份,突出薄姬的智勇双全。

为魏王豹出谋划策了,力主为刘邦拔箭了,等等等等,戏份好多。

但实际上,即便是在魏王豹处,薄姬也没什么戏份,魏王豹身边有很多女人,薄姬并不是最出彩的那一个,薄姬唯一出彩的时候,便是在被许负看相后。

闻名天下的女相士许负给魏王豹的姬妾看相后,说薄姬会生下天子,魏王豹才开始重视薄姬,可这边刚重视,魏王豹就被韩信打败,薄姬成了刘邦后宫中的奴仆。

魏王豹死后,刘邦到织室视察工作,见到薄姬长得好看,把薄姬招入后宫,但招入后就忘却了,一年多,都没有找薄姬侍寝。

后来是阴差阳错,刘邦跟薄姬开了一次车,那一夜之后,薄姬怀上了刘恒,但那之后,薄姬还是很少有机会见到刘邦。

请问,这样一个「希见上」的薄姬,怎么可能在楚汉之争中有这么多戏份?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吕太后本纪》、《史记·外戚世家》、《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4 ) 秦始皇阻止了一次真实的穿越

当看到儒生在被杀之前大声朗诵着“人之初,性本善”的是时候,是人都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多么的正确!因为他阻止了历史上有记载的(肯定是有记载的,是著名的导演、编剧、专家审过的)最实际的穿越。通过这个剧我们终于不用再怀疑焚书坑儒是正确的。秦始皇的伟大在于他挽救了中华民族。

 5 ) 说一说此版楚汉里面的范增

我发现很多人不喜欢这一版的范增是因为讨厌孙海英这个人,从而无法接受这个角色那样不合常理的诠释方式。弹幕里面骂孙海英的人颇多,其实如果抛开对演员的成见去看待这个角色,慢慢就会发觉其独到之处。

先说说历史上的范增,他在中国历代谋臣中存在感并不是很高,名气比不上对门的张良,史记上对他的记载也没有特别丰富,拥怀王、鸿门宴、阻议和这些都是战略之谋,战争里面的奇计几乎没有描述,一般来说能在军帐里出谋献策运筹帷幄的军师似乎更受大众喜爱,范增相比其他人的特别之处也就在于「亚父」二字。

再看剧里面的范增,这一版诠释范增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对范增、项羽二人之间的感情描写,他们不只是聊军事聊政治,还会时常斗嘴开玩笑,项羽一副谁也不服的样子,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听这个七十几岁亚父的话,范增死后项羽更是痛哭不已,他们之间除了君臣之谊还有深深的父子之情,这一点就是他们和其他那些君上臣下的组合最大的不同。例如对门刘邦和汉初三杰,他们之间有信任有猜忌有忠诚还有各种小心思,但是剧里面真不见得刘邦和他们感情有多深,更多的是体现了君王的用人之术,相比之下范增项羽之间的情谊就单纯得多了,两个人都是非常有温度的人。

对于项羽来说,他不信任身边的人,叔父走后,亚父范增就是他最依赖的人,范增走后其实他就只剩虞姬了,相比刘邦那边一直一团热热闹闹的气象,项羽真的太孤独了;而范增一心辅佐项羽,尽管他内心清楚刘邦才是更容易成大事的那一个,但是他计较的早已不是历史成败和个人在后世的评价,他只是想在他所剩不多的岁月里可以竭尽全力助他这个孤独的儿子成就一番霸业,尽管他们中了离间计,但是直到范增死去的那一刻他对项羽的心从来都没有变过,这一版范增的形象可以说是非常有血有肉,结局令人惋惜。

再说说孙海英对范增的演绎,老实说一开始我非常不习惯他怪异的语气和老顽童般的肢体动作,但是越往后面慢慢习惯了范增这样的设定后,便非常喜欢范增出场的戏份。他这种剑走偏锋的表演方式,让范增以一个「怪老头」形象鲜活的存在于我心中,他是真的把范增演活了。范增一个七十岁才出山的智士本来就应该有些奇特的地方,除了奇,孙海英眉目之间的细微表情把范增的心理变化诠释的非常到位,可以说他以个人风格塑造了一个非常完整奇特的范增形象,这个形象甚至是可以独立于史书之外的。

要说这一版里面楚汉时期最为人所知的六个男性人物,孙海英版的范增肯定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其次是韩信,除了有不按常理出牌的智慧,居然还有一丝幽默感;然后是萧何,完美贴切就是少了些记忆点;接下来是刘邦,陈道明老师把王者之气和小地痞之风结合的很好,只是看多了会觉得他的表演比较套路化;再接下来是项羽,他在一些需要爆发的感情戏里处理的还不错,但是静态的时候就很烂,一直是别人欠他钱的表情;最后就是张良了,依旧是鲁子敬的感觉,没有仙气,主要还是存在感太低,导演安排的戏份不是很足。

以前我对范增这个人物真的没什么感觉,但是看了这版电视剧以后,我开始喜欢范增这个历史人物,他对自己人忠诚,对敌人凶狠,同时识人有术,对局势有深远的洞见,他和项羽似君臣、似父子,他离去后项羽也迅速失败,可以说项羽的悲剧命运某种程度上和范增是连接到一起的,最让人心疼的是七十岁出山鞠躬尽瘁的的老人家最后却是被猜忌出局的结局,离间计狠啊!

 6 ) 吐槽:一群神经质

       开始看这个片是因为看到道明大叔一张海报,加上无聊和对高希希不反感,看了两集就果断当背景音乐听了,听到11集项羽私自铸剑,一帮人一边拿剑砍人一边不停地喊:我们要复楚!复楚!复楚!复楚!楚!!的时候,实在不能忍了,爬上来把三星改成了两星。
       据我没有仔细听而得出的结论,这片神经质的厉害,最典型的就是秦始皇,永远一副神游外太空的表情,眼睛瞪的老大,嘴撅的老高,说话停一句顿一句的,怎么看怎么像神经病。而且秦始皇这个形象被解构的厉害,第一集就自爆经常出巡不是为了加强统治,而是只有在车里摇摇晃晃他才偶尔能睡着。。。还有之前童鞋吐槽过的因为不能和李斯搅基才焚书坑儒,已经突破我历史观下限了:亲你确定是部历史正剧,不是来搞笑的?
       好像除了始皇帝自己发神经还不过瘾,编剧还要赵高也在背后吐槽:一边寻找长生不老药,一边给自己修陵寝,看来是真精分了。
       秦始皇身边也有很多神经质。比如赵高,说话永远像鬼魂附体;又比如胡亥,要么不说话,要么突然特别大声地说话,就算不被吓死也会被他大喊大叫吵死。而且2012都过去了!为什么还要把历史人物脸谱化!二世皇帝可以昏庸可以糊涂可以耽于游玩沉溺美色,但还不至于智商有问题吧!这个,真不知道是为二世的智商拙计还是为中国编剧的智商拙计啊!
       再说项羽,何润东演步惊云的时候还是很霸气的,这次造型师给整那小胡子,加上编剧对霸王性格的表现除了焦躁貌似就没别的方面了,于是项羽像一只永远撅着嘴的傲娇小正太,而项梁永远只有一句台词:时机不到。于是项羽每一次傲娇,项梁都要再三强调:时机不到。于是项羽又傲娇,项庄梁又时机不到、时机不到、时机不到。。。于是这片就死循环了:石矶姑娘你到底啥时候来呢,等你等的花都谢了。。。
       高希希啰嗦,这从他之前的名著翻拍已经看的很清楚了,只是姑娘我没预料到一大爷也能啰嗦到这种地步。讲故事拖泥带水,塑造人物则是一个性格特征反复强调,其他性格全部抹杀。拜托,会来看你历史剧的人都知道那是司马迁的观点,你拿来用没问题,但是能不能不要无限放大啊,一者你这样做真心很无聊,二来凡事极则反,这样胡乱夸大,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相比之下道明蜀黍这边确实是神经最正常的一群人,除了曹氏略有点神经质(泼妇骂街什么的,大概刘邦就是喜欢厉害女人?),樊哙智商稍微拙计了点(偷了人家的女人,还一个劲说:我真是没忍住),还有刘季的二嫂有点神经质(吕雉那一巴掌扇的真好!),其他尤其是主要人物都还算正常。原来编剧蜀黍是想告诉我们神经正常才是起义获胜的最终决定性条件啊!终于悟出了本片真谛,感动的内牛满面了。。。
       另外因为是听片,对这个片配乐的神经质也是深有感触。经常明明只是普通的谈话,非给配个阴森恐怖的调调,赶脚像有阴谋,而且时时刻刻——赶脚没有那段没有背景乐。也许是因为导演讲故事的功夫太差,只能用配乐弥补了。嗯,一定是这样。
       于是我又开始纠结:还要不要带着自虐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绝决继续把此片听下去呢?下去呢?去呢?呢?

 短评

加上三国对何润东的印象特别好,没什么比正剧更能检验一个演员的底子,先不说吕布,项羽和陈道明斗戏,气势一点不输。他一身难得的正气和天真桀骜相互平衡,让我信服,会有一个虞姬只是瞥见了他的眉眼,就断定这会是一个英雄少年。对,他的眉眼特别有神。

8分钟前
  • 野沢氿
  • 推荐

虽然bug一堆,虽然高希希是我讨厌的导演,虽然好多演员都演得不咋地,但是,我是来看陈道明的,两星给明叔两星给段奕宏——奇怪了,为什么楚汉剧里我最关注最心疼的永远是韩信?

13分钟前
  • 我来我征服
  • 推荐

80集终于看完了,应该是值得一看的,对于历史剧没必要鸡蛋里挑骨头,演员也演的很到位,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刻画的很好

14分钟前
  • 岚调
  • 推荐

除了虞姬不怎么样,其它都还不错。

15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每个演员都很赞 陈道明的刘邦前期痞里痞气 演的很好 包括何润东的项羽 竟然也没有违和感 整部剧都非常喜欢

19分钟前
  • 湛蓝色
  • 力荐

现在发现陈道明的所谓“演技”,从来都是他的本色演出。这回演市井混混一下捉襟见肘了

20分钟前
  • 白洁悉
  • 还行

场面宏大,但是主线不清楚,显得情节拖沓,虽然陈道明何润东都很喜欢。

25分钟前
  • 李向阳的游击队
  • 推荐

难得,在如今穿越纵横的今天,还有人认真讲故事,但先不追求细节太过考究吧。已经不易。

26分钟前
  • 我亦鬼也
  • 推荐

本片中的项羽符合历届日本动漫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时而脑残,时而说教。而刘邦从一名唱K也蹦迪的下乡知青一路走来,由一群好基友扶上王位。最后基友都被他搞死了......

30分钟前
  • sabretooth
  • 还行

应该去掉里面的男女爱情戏。。。

32分钟前
  • 小棉花
  • 还行

陈道明太文太正太儒了 演痞子总像是为了痞而痞 樊哙和吕媭的床戏把我给雷了

35分钟前
  • 塞腮
  • 还行

陈道明演谁都是他自己

38分钟前
  • air
  • 较差

挺好的。。。

43分钟前
  • 69.DDC
  • 推荐

项羽虞姬真是让人吐槽不能,编剧肯定跟他俩有仇

47分钟前
  • heycinderella
  • 推荐

高导成为不了郑晓龙那样的导演就败在选女演员的档次太低,太低~~!!!!

52分钟前
  • 月野兔さん
  • 还行

楚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波澜壮阔的史诗,此剧在基本面上做到了完整呈现那一段历史,但是戏份的偏重问题很大,秦廷的事可以适当压缩,巨鹿之战这种大战应该展示更多的战争细节,最后高潮霸王别姬项王落幕由于拉成过多集数使戏剧张力大打折扣,整剧看下来给人的感觉是在记流水帐,没有轻重缓急的节奏感。人物方面过分美化刘邦和项羽,刘邦比张良还能运筹帷幄,项羽最后甚至为大汉天下着想了,二人做任何坏事都能编个合理借口,陈道明的刘邦太流于表面,何润东的项羽情感爆发足,静态状态下表情太烂;其余配角只有范增和萧何刻画成功,张良几乎没用,韩信虞姬两个圣母。关于项羽刘邦,后世对二人的评价极可能会逆转,以利当先几乎是当今时代的行为准则,项羽那般的理想主义者更多人会以蠢字评价,刘邦则会成为厚黑成功学的偶像代表。

54分钟前
  • Simple•生
  • 还行

怪不得是最贵的电视剧。大场面拍那么多搞那么大阵仗有必要么,还没拍到战争只是皇帝仪仗而已有必要么。

56分钟前
  • 味噌餃子
  • 推荐

李依晓学戏曲出身,虽容貌不够绝色,但还是有几分古典气质的,虞姬柔情似水颇治愈系,我认为是最好的一版虞姬。何润东除了身板不够高大,但也中规中矩英气昂扬,他的眼神很深情。霸王别姬那场戏拍的很琼瑶又很克制,非常不错。

57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还行

喜欢韩信那姑娘我好中意,这么大了还婴儿肥娃娃脸不容易啊O(∩_∩)O哈哈~

1小时前
  • 木二开
  • 推荐

6集弃剧

1小时前
  • oui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